一、大学期间的学习心得体会:
TakePains, Be Perfect
大学对我而言,并不轻松。事实上,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我要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在大一刚入校时就进入院外联部为同学服务。外联部干事需要经常拉外联,虽然有时会感到辛苦,但我却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同时还收获了真挚的友谊。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模特队队员,我也每周认真训练从不缺勤。我非常喜欢志愿活动,因此我还加入了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多次参与回收废品和去养老院探望老人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我学会了感恩与回报社会,而我个人的能力和觉悟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2013年4月我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后被通知获得全国特等奖,在外国语学院李勇老师和苏文采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于暑期代表学校去吉林长春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并获优秀奖,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更让我有机会正确的评估自己,让我更清楚地明白学无止境,期间我还参加第十七届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并获校内赛二等奖,校辩论队队长传授的经验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也从队长身上重新理解了谦虚和敬业的真正含义并以此为目标要求自己。
在2013年的暑假,我得到了在诸暨电视台实习的机会。跟着赵老师采访新闻并参与撰写新闻稿和后期制作,最终获得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通过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作为一名记者真正的工作永远是为人民服务,传递人民的心声,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10月我与同学组队参加第34届GMC校内赛并获优秀奖,这次比赛让我了解到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一个人不仅需要知识的深度,也需要知识的广度。任何时候都要提醒自己不能停止学习。2013年12月我受班主任的信任得以担任商院首届英语秀的组织者,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班成功承办了这次比赛。这是我第一次组织一场如此正规的活动,这次活动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渺小的,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却是无穷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一个道理,作为一名策划者,重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从底层开始,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任何时候,认真都是创造奇迹的关键。
在大二上学期,我还有幸成为了广西大学特别培训班的一名学生。广西大学特别培训班是为了培养英语、数学(建模)、计算机三方面的人才而开办的,我以绩点4+的成绩进去后才发现自己的还有很大的不足。特别培训班里的同学都非常的优秀,都是各个学院的佼佼者,所以更加激励我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学院对我的期望。
在2014年暑假,我参加了国际志愿者组织IVHQ(International Vounlteer HQ)与尼泊尔当地志愿组织Hopeand Home合作的Teaching English项目。在活动期间,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幸福。我对人生有了更宏观的看法和感悟,能够跳脱出种族、国家或地域的局限,以全人类和全世界的眼界来看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而在这一点一滴有限的分享与奉献里,我带回了更加成熟的自己和目睹了正在慢慢变得更好的世界。
8月14号早上5点,我被闹钟叫醒。我飞快地洗漱完毕,咬了一片面包在嘴里就出了门。飞机在当地时间下午3点25分抵达了特里布胡凡机场,我在顺利找到来接我的工作人员后搭面包车到达了招待所。当晚在招待所里,我见到了来自各洲各个国家的志愿者,虽然我们的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但我们都有一样的想奉献自己的心。我们还被告知志愿者们会被分到三个不同的地方,分别是加德满都、博卡拉和奇特旺。我被分到了博卡拉,在Sarangkot山区中的Bal Pritiva School教小朋友英语。第二天清晨6点30分,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搭上了开往博卡拉的大巴。从加德满都到博卡拉的路并不好走,山区蜿蜒而崎岖,常常一边是悬崖或者河流。在经历了7个小时颠簸的车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博卡拉的市区。我要去的Sarangkot山区离博卡拉的市区Lakeside还有很长的山路要走,我在出租车上又度过了颠簸的1个小时才终于抵达我的Home Stay家庭。这里没有热水,没有网络,甚至连冰箱和电视机都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才能负担得起,城市的喧嚣和嘈杂被纯净的自然悄然抹去,仿佛一切都得化作平静安宁才敢落地。在和女主人Bindu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后我才知道这家在山区里条件算是相当优越的了,男主人在私立中学教书,大儿子在市区读高中而小儿子则在父亲工作的那所中学上课。
因为最终到达山区的时间是当地时间下午2点多,所以当天我来不及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了,但校长却说可以去教室里旁听,于是我直接背起书包就去了附近的中学。远远从外面看去会发现学校的设施还算不错,走进铁门后就我就被围墙上太阳和字母歌吸引了,仿佛回到了幼儿园一样。当我为这样的条件而开心地走进教室以后,才发现事实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孩子们坐在仿佛来自父辈童年的木桌子前,二楼教室的地板还是用木板做的,我走进去都能听见吱嘎吱嘎的响声。可是孩子们却仿佛看不到这些恶劣的条件,或者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恶劣的条件,他们像动用了全身的能量似的活泼地与我打招呼,争先恐后地来和我握手及拥抱,我一下就被他们的热情淹没了。教室的墙壁都被之前的志愿者画上了各式各样的卡通图画:海底世界里被海草缠住露出牙齿的大白鲨,在外太空跳跃行走不小心撞到星星的宇航员,森林里和辛德瑞拉一起跳舞的野兽先生,我问他们的时候他们充满对于外头未知世界的向往告诉我这一幅幅奇妙墙画背后的故事。我想,这就是了,我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和之前的志愿者一样,把这个世界最美最好的一切,告诉应该知道这一切的他们。让他们怀抱着与生俱来的激情与无坚不摧的希望,去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这一节课下课,学校就放学了。尼泊尔的学习制度和中国的大相径庭,学校从周一开放到周六,早上10点才开学,却在下午4点早早地放了学。课程有语文、数学、科学、研究社会学(即中国的思想品德课)、英语和电脑,除了语文课老师会用尼泊尔语教学之外,所有课程都是英语授课。然而学生的英语却并不是很理想,除了口音像印度英语之外,简单的主谓宾造句都存在着语法错误。学生把老师当做圣经,老师把课本当做圣经,老师上课照着课本读,学生跟着老师读,很明显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真正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而家庭作业通常是抄课文或者是完成课本后的习题,他们除了课本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辅导教材。这让人感到讶异,当中国在摆脱填鸭式应试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和中国仅一山相隔的尼泊尔,却依然在使用着这种原始的、低效率的教育方式。这让我感到非常难过,孩子们需要的、应该被给予的,远远不止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在这些知识基础上的,对人格品性、想象力创造力等个人能力的适当培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塑造。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难过,我出生的国家虽然是发展中国家,却保障了我接受优秀的教育的权利,让我能够在坚实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形成自我独有的、正确的思想体系,而不是被固有的、教条式的思想塞满了脑袋。当天晚上,我想了很久,不可否认,我的生活是让人庆幸的,我拥有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一切便利条件,但这也让我自责。在到尼泊尔之前,我确实想象过这个世界上还有孩子在承受着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但这一切都是基于我在幸福条件下的同情心。而我真正看到并体会到这些孩子艰苦的条件下接受着低质量的教育的情境之后,我沉默了。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感同身受,我们能做的太少太少。我只能在这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里,尽我最大的努力,去与他们分享我所了解的这世界上美好的一小部分。
第二天我醒得很早。当我还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就听到门外小儿子朗读英语的声音。他断句断得不对,所有的单词都以相同频率挤在一个句子里,可是他读得那么好听,就像唱歌一样。这给了我动力和希望,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10点整,我走进6班(即6年级)的教室,开始了我的第一节课。我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我的名字,这意味着一个承诺。我以我的名字起誓,要努力当好这样的一个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我的课程是随机安排的,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在科学课上,当讲到重力这章的时候,我和孩子们分享了人类第一次登月,那个澄黄色的月亮拥有着六分之一地球的重力,因此宇航员在那儿可以轻易地一碰三尺高。在社会课上,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尼泊尔的社会习俗。其实就算在现在,尼泊尔依然存在着等级制度,而包办婚姻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跨越等级的结合会被人所排斥。我和他们分享中国自由恋爱的现状,他们觉得很新奇,追问我了很多中国现在的社会习俗。我尊重他们的习俗,并乐于分享我所遵守的习俗。在数学课上,我教他们如何用尺子和圆规画出等边三角形,告诉他们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律,我甚至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他们分享二进制给电子科技领域带来的变化。中午的时候我和老师在唯一的一间办公室里吃饭,他们只吃一碗带有豆子的咸汤,而我所看到学生自带的午餐,都是干脆面之类的点心,他们却吃得很开心。午餐时间过后就是下午的课程,我匆匆走出办公室看到校长拿一块铁敲响另一块挂在屋檐下的铁块,然后响起了铃声。离办公室较远的班级可能还听不见铃声,我急忙走去教室上课。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英语课,我和孩子们玩起了游戏crossline(找出九个首字母不同的单词,把首字母随意填到九宫格中,我报三个单词,如果这三个单词的首字母可以连成线就算赢)。孩子们玩的很开心,我就把可以刮出不同颜色的画纸送给赢了的学生。就这样,在孩子们“again”的叫喊声中,我听到了放学的铃声。我给他们布置完作业,把他们一个个送出教室,然后才关上门准备回家。晚上我待在小房间里回想总结这美好的一天,然后开始准备明天的课程。晚上10点,房间里充斥着蚊子和其他一些我不知道的昆虫,我涂完驱蚊乳钻进了睡袋,沉沉睡去。
我在尼泊尔学到的是——我们都须对我们这个世界的现状负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我们所经营、分享、合作甚至起冲突的这个系统明显不济。我们强大与否,取决于我们当中的最弱者。IVHQ会在每个阶层都拥有坚强、不懈、坚持、有能力的人们,他们运用这些实力、活力和能力去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那些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弱小、最劣势的孩子。所有现在我能做的就是抽出我空余的时间,帮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目前,我能做的仅限于此。
尼泊尔的支教活动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激励我在之后的大三和大四中更加努力,最后没有遗憾地完成了我的本科学习。因为我们只有一次生命,所以每一件事情我都愿意去尝试一次。所以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就像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说的,忍受痛苦,尽善尽美。
二、对大学的教育感受:
大学本科的教育不仅仅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对于文科而言,这些能力则更加重要。大学相比于高中确实拥有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氛围,但是这是建立在自我选择明晰和自我约束有力的基础上的。在广西大学的四年,除去上课的时间,我几乎都泡在图书馆里。在期末复习期间,每次都会有很多同学早起等图书馆开门,但是图书馆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占座的现象十分严重,新推出的图书馆订座系统的操作不便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它的普及和推广。
在本科四年里,我遇到了几位非常负责的老师,不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这只是少数。大部分老师的课程内容都是对课本的复述,甚至老师自己对部分知识点也不甚了解。虽然大学更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老师作为指路者,还是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大方向上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遇到的问题。同时,学习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在广西大学四年的学习还是非常愉快且具有意义的。广西大学具有比较不错的学习氛围,相当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及十分优美的校园环境。在广西大学学习的四年期间,我提升了自己,成为了一个更优秀的人。
最后感谢学校和学院对我的培养,感谢我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感谢同学们的给我的鼓励与支持,感谢我的家人和友人给予了我无限的关心与爱,最后也感谢一直没有放弃的自己,让这本科的四年变成了人生中熠熠发光的美好回忆。
三、个人相关信息:
1. 学生基本信息:
王舒宁,1223130119,女,浙江诸暨。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6届学生,专业毕业班人数69人,以90.11的加权平均成绩专业排名第一名。毕业后就读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国际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2.大学期间担任过的重要工作和获得过的主要荣誉:
2012年9月~2013年6月,商院外联部干事;2013年9月~2014年6月,学习委员;2013年9月~2016年6月,商院国贸协会干事。